从红色场馆中的思想浸润,到非遗工坊里的文脉探寻,从政务岗位上的为民服务,到社区街巷中的温暖传递……我院青年学子积极响应院团委号召,用脚步丈量责任,以行动诠释成长。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生科er的五彩假期,聆听他们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的精彩故事~
赓续中华文脉,挖掘匠心传承故事
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彩
2201班 “拾遗实践团”
今年夏天,我们团队秉持“非遗织就文明锦,文博点亮复兴路”的核心理念,策划并组织队员们踏上了探索之旅。实践团同学群策群力,用心感受时代脉搏,在实践中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入天津、黑龙江、广东、山西、宁夏、辽宁等地的各大博物院与非遗传习场所,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一段意义非凡的暑期实践活动中,我们认识到:传承非遗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它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还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当我们看到那些精美的非遗作品时,我们会为自己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这种自信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去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践实习于“酒泉文旅”间
2402班 缑轲轩
今年假期,得益于家乡丰富的社会资源与服务途径,本着愿以实际行动书写青春序章的热血与激情,我来到了酒泉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拥有了一段珍贵且难忘的实习经历。
在实践中,我真切体会到家乡文化产业正在积极“破圈”。参观核产业园时,我感受到核产业与党建融合带来的蓬勃发展。实习中,通过整理“一企一策”工作表,我理解了精准服务对企业帮扶的真正意义,“一企一策”的核心正是站在企业角度破解难题。在每日整理7个县市区统计的旅游数据、校对研学旅游的具体方案中,我看到了家乡正在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敦煌市博物馆、戈壁雕塑艺术长廊、《又见敦煌》等旅游项目,不仅是带动了消费,更是让文化以更生动的方式被传承。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家乡的文化产业发展,既要靠政策的“扶”,也要靠精准的“引”和创新的“用”。未来,我愿意带着这份理解,为家乡的文化产业添一份力,让更多人看到它的活力与潜力。


以“文创情”浸润“传承路”
2403班 周圆紫菱
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我在文化创意大赛作品展示实践活动中担任志愿者。这段经历,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了一圈圈关于热爱与传承的涟漪。
起初报名时,我只是单纯好奇这些“创意”究竟藏着怎样的巧思,可当亲眼见到孩子们富有创意的作品,看到他们介绍自己作品时发光的眼神,我才真正感受到了文化的传承。那些一幅幅国画与书法,从不是简单的“画物”与“字符”,它们更像是观者与作者对话的“桥梁”,承接着作者的感受。我也更加懂得了,国画与书法,从来不止于“技”,更在于“心”。笔墨流转间,是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留白的智慧,对“恰到好处”的极致追求。


做方言守护的“寻声人”
2405班 暑假社会实践团
当前,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传承与发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我们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围绕“方言保护与传承”主题,兵分五路,选取广西、山西、河南、江苏、天津五地作为调研样本,深入调查不同地区的方言保护举措,并走访当地民众,了解他们对家乡方言文化的认知与态度。在此过程中,我们得以近距离接触和探究方言文化的丰富内涵,这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背景下,无疑是一次极具意义的实践体验。
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当下年轻人运用方言的比例有所降低,不少方言发音者的年龄普遍偏大。但同时更令人欣喜的是,各种创新保护方式正在涌现:短视频平台成为方言传播的新翅膀、AI技术让方言焕发新生、语言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使方言得以永久保存。
通过此次实践,我们领悟到:方言保护不仅是保存一种语言,更是守护一种文化记忆和情感认同。它需要政府支持、专家主导、技术赋能和全民参与的多方合力。普通话让我们走向全国,方言则让我们记住来自何方。只有在现代化进程中找到平衡点,才能让这些珍贵的“乡音”继续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绽放异彩。




投身政务实习,锤炼为民服务本领
不断“精进”的热线“应答员”
2404班 西子皓
在市商务局12345热线岗实习的两个月,我重点负责汽车置换与报废相关诉求的处理,这段经历让我对民生服务与政策落地有了具体的认知。
初入岗位时,面对“新能源汽车置换流程”等问题,我常因政策细节混淆而卡顿。在前辈指导下,通过政策手册和旁听学习,我逐渐了解并掌握了这些具体的政策。一次,一位市民来电反映4S店拖延置换补贴发放。我详细记录购车时间、补贴金额及双方约定后,立即联系市场秩序科同事协调。三天后回访,市民说4S店已补发车款,还特意道谢:“没想到一个电话真能解决问题”。这让我明白,热线不仅是传递政策的渠道,更是保障群众权益的桥梁。实习后期,我还参与整理了《汽车问题应答话术》,针对“报废车回收企业名单”“置换补贴申请材料清单”等高频问题,标注了最快查询路径,真切感受到专业解答带来的成就感。
这段实习让我懂得,每一个关于汽车置换与报废的咨询,都连着群众的切身利益。从摸索到得心应手,从被动记录到主动预判诉求,我学会了用耐心拆解疑问,用专业衔接政策与民生,更体会到基层服务中“把小事办实”的意义。充分落实党中央发布的政民一体化政策,拉近了政府部门与人民之间的距离。


以“藏蓝经历”照亮成长之路
2405班 马文静
于藏蓝之下,见真实之重。这个暑假,我有幸走进山西省朔州市情报指挥中心,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褪去影视剧赋予警察群体的光环与滤镜,这段沉浸式的体验让我触摸到了公安工作的真实肌理,其间的艰辛、复杂与崇高,远比任何剧本都更震撼人心。这不仅是一次专业实践,更是一堂深刻的社会课、人生课。
我看到了值班民警一天接下上百个电话的疲惫,帮助他们整理资料,拟写初稿,真实看到了办案民警为了一段几秒的监控视频反复查看数小时的专注。这里的“战场”,是电脑屏幕前的数据海洋,是街头巷尾的百姓家常。这种从“戏剧”到“日常”的落差,带来的不是失望,而是一种更为厚重的敬意——对平凡中极致付出的敬意。
在这期间,我的个人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我的应变能力、抗压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得到了极大地锻炼。我变得更加沉稳、细致和有耐心。
藏蓝青春,无悔此行。我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感悟,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努力地学习,更积极地成长,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有担当的人!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以知促行,以行践知
于社会课堂中读懂责任,坚守初心
于为民服务中收获成长,获得淬炼
牢记初心使命
积极担当作为
以更加昂扬的姿态
让奋斗的足迹遍布更广阔的天地
书写属于生科学子的担当与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