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师范大学闫春财教授和李治霖博士城市生物多样性科研团队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取得一项重要发现:布设于天津师范大学校园内的红外相机首次清晰记录到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天津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的活动踪迹,在校生李辰隆、郭立龙、孟德鹏等参与了此项工作。这一发现不仅为天津市野生动物本底资源提供了宝贵资料,也显示出城市校园生态系统对野生动物的承载潜力。
在天津,亚洲狗獾以往主要记录于蓟州区北部山区及部分平原林地、河滩荒地等生境中,在城市校园内发现实属罕见。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亚洲狗獾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团队自2024年6月起,在校园内多次成功拍摄到亚洲狗獾夜间活动的影像,显示出其对校园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进而说明师大校园生态系统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
长期以来,生物多样性科研团队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宣传和科普活动,通过生态记忆展馆展示、举办讲座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师生对野生动植物的认知与保护意识。研究团队还定期开展校园物种本底调查,利用红外相机等科技手段监测动物活动,为科学保护提供依据,不仅促进了校园生态文化的建设,也为城市区域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示范。未来,团队将进一步优化校园生态空间结构,提升绿地连通性,推动形成更具生物友好性的城市校园模式。


天津师范大学校园内用于监测野生动物的红外触发相机